2016年3月31日,“2016工程机械产品发展(北京)论坛暨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及下属分支机构、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相关行业协会以及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施工公司、科研机构、高校、新闻媒体的200余位嘉宾参加了这次年度盛会。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子孟,在“2016工程机械产品发展(北京)论坛”上做了题目为《解读工程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主题演讲,以下为发言实录:
工程机械行业 “十三五”发展规划是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工程机械行业振兴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和蓝图。规划的编制是一项事关全局、立在长远、关系各企业和事业单位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
自2014年9月29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委托“协会”开展“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及制定工作以来,协会充分的利用掌握的数据、重要案例、国内外发展的成果等,经过充分调研、工作组起草、专家评议、反复修改,几易其稿,形成初稿后,下发行业50家企业征求意见,已完成,并于3月28日在泸州年会上正式对外发布。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努力做到既全面客观地总结“十二五”以来的成绩和问题,关切到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其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影响;又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十三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的策略、指导思想,实现目标、工作重点、措施建议等,充分反映了广大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要求和关切。在规划编写过程中,广大企业和事业单位和协会各分支机构给予了格外的重视,积极支持。规划包括前言分九个部分,48 节,24055个字。
(五)优势产品取得骄人成就,信息化发展取得成效,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示范工程初现端倪
中国工程机械自给率从2010年的82.7%,提高到2015年的约92.6%。
2、营业收入2006年为1620亿,2011年上升到5465亿元,利润由67亿元上升到429亿元,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增长了2.37倍,利润则增长了5.4倍。2015年预计4700亿左右,利润20亿左右。
2014年10家,2015年我国11家工程机械企业进入世界工程机械 50强行列。
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223.4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19%。其中进口金额33.6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1.4%;出口金额189.7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11%,贸易顺差156.11亿美元,比2014年扩大1.0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充分发挥1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科学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各相关企业在多领域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863、973等科研攻关项目。
2010-2015年行业共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并有百余项产品获中国机械工业及省部级科技奖。骨干企业研发费用已占到销售总额的5%左右。行业研发人员占比逐年增加,由2003年的7.2%增加到2013年的15%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2014年共获有效专利2万余件,其中发明专利约2500件。
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成果丰硕。在节能技术方面实现轮式装载机节能5-12%,液压挖掘机节能5%。减量化技术方面装载机、叉车等产品取得降低整机重量5-8%的科研成果。减振降噪的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突破,装载机整机噪声降到72分贝,液压挖掘机整机噪声降到71分贝,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从2010年的0.0758吨标煤/万元,到2014年下降为0.0688吨标煤/万元。保持下降趋势。
5、优势产品取得骄人成就,信息化发展取得成效,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示范工程初现端倪
产品优势:中国已变成全球上工程机械产品类别、产品品种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完成了一轮产品的升级换代。混凝土泵车、上回转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土压平衡盾构机已成为国际领先水平的代表;
汽车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履带起重机、泥水平衡盾构机、大型非公路自卸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履带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叉车已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
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取得成效: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制造、管理初具规模。围绕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企业产品研制设计手段先进,成果丰硕,智能化产品应用取得新的突破,产品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显著改善。大部分企业搭建了以ERP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形成了采购、计划、制造、财务、销售、仓储一体化管控平台。
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不断推进: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数控设备投入继续增加,骨干企业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设备占比达到40%-50%。建成一批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示范工程:混凝土泵车数字化智能化总装车间示范工程、轮式装载机数字化智能化总装车间示范工程等。
工程机械行业标准化工作取得新进展:我国工程机械涉及的标准1031项,其中国标(GB)470项,行业标准526项,地标5项,团体标准(协会标准)30项。工程机械行业标准化工作在确保工程机械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规范市场秩序、保护自然环境和节约世界资源方面提供技术是依据和准则,成为促进工程机械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工程机械产品“走出去”获得了中国标准的支撑。
(一)国内市场(传统市场潜力大,新兴市场亟待开发,市场对产品技术性能的需求悄然发生明显的变化,后市场潜力巨大,平均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不足20%)。
(一)发展的策略:“十三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要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和内容,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工程机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促进工程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实施工程机械行业走出去战略,使工程机械基本的产品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发展成为制造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实现工程机械行业中快速地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加快实施工程机械行业产业和产品走出去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优化结构、绿色发展、人才为本,努力强化基础,推动智能转型,坚持持续发展,加快工程机械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结合工程机械行业特点,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工程机械优化产业体系、加速结构调整和推进智能化制造相结合,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战略目标。
工程机械行业“十三五”规划的总体指标从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等四个一级指标、十五个二级指标、八个维度来表述。
“十三五”主要目标:到2020年,预计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实现6500亿元;2--3家企业进入全球工程机械50强前5名;出口及海外营业收入比重超过30%,到2020年行业出口额达到240~250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20%以上;超过6家企业完成重点车间的数字化升级并开展智能化制造的示范工程;品牌产品智能化接近国际领先水平,拥有6-10个国际知名品牌;构建工程机械行业标准化体系,热情参加国际工程机械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具有较强的共性技术探讨研究及验证能力(核心配套件、环境适应性等);高端配套件自主化率达到80%。
(五)制定行业企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工程机械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相结合
为实现工程机械产业体系和产品水平迈向中高端,完成“走出去”战略目标,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步伐。充分的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工程机械可靠性耐久性、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检验测试平台建设等方面先行取得突破。实现我国工程机械提质增效升级,产业能耗强度下降,综合利用率大幅度的提高。到2020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将实现,产品平均无故障上班时间(MTBF)达到630小时,行业产业集中度升至50%,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继续下降,行业工业固态废料综合利用率达到80%。因此,“十三五”期间行业四项示范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将拉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产业体系和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行列。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维护产业链[详细]2024-08-07 10:54
2024年7月18日,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主办的“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详细]2024-07-23 15:49
7月15日,由中物联汽车物流分会(以下简称分会)主办的“2024商用车及轮式机械物流研讨会”在烟台顺[详细]2024-07-18 08:51
6月29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建筑起重机械分会2024年中期理事会议在成都召开。 本次会议由[详细]2024-07-04 08:55
2024年6月24—26日,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金属加工杂志社主办,株洲欧科亿数控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详细]2024-07-03 09:44
“谷王”进藏助丰收,中联重科收获机械交付雪域高原228亿美元!李嘉诚深夜抛售巴拿马关键港口,工程机械出海动脉面临重构?把握行业脉搏:小松bauma 2025展前剧透,重塑未来工地新生态
减少沥青生产中的碳足迹:边宁荷夫新一代MULTI JET燃烧器将亮相bauma 2025
bauma 2025观察|外资品牌密集推出20吨级电挖,中大型电动挖掘机的需求来了吗?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bauma CHINA 2024展会,采埃...
日工是一家成立于1919年,旗下拥有8家子公司的大型集团公司。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集团主打产品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85%以上,用于高速公路施工的设备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95%以上。其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质量管理都是在日本兵库县明石工厂严格的管理体系下进行的。作为日本最早研发,制造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及热再生设备的厂家,日工凭借着精湛的工艺、可靠的质量保证、优良的售后服务,赢得广大新老用户的赞誉,截止至目前,共生产各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4000台套以上,用户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日工早在80年代便开始向中国出口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凭借优良的品质,及领先的技术能力,受到了广大国内用户的青睐。此后,为进一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给客户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于2001年成立了日工(上海)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日工(上海)秉承总公司的经营理念,引进了成熟的管理机制,保持世界一流的生产制造水准。截止至目前,已向国内用户更好的提供了450台套左右的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日工(上海)将以优质的产品和及时的售后服务,立足国内市场,为中国的道路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